成都市新津區工商聯創新實施“1+2+3”工作法,搭平臺、建機制、提質效,改善營商環境,初步建成“需求挖掘、訴求回應、政策落地”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有效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
一、搭建一個活動平臺,創新政企溝通聯系形式
創新建立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牽頭,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民經辦具體承辦,相關政府部門參與的政企溝通聯系平臺,每月確定不同主題,邀請區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開展“津商·茶敘”政企溝通活動,聽取問題困難、分析當前形勢、宣傳惠企政策、暢享未來機遇,形成了“溝通交流有溫度、收集問題有態度、紓困解難有準度”的良好氛圍。
二、創建兩個工作機制,推動問題解決閉環管理和政策“非申即享”
一是建立“歸集-交辦-跟蹤-辦結-問效”問題解決閉環工作機制。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區民經辦收集匯總問題,按職能職責移交相關政府部門辦理,區委統戰部會同區委督查室共同跟蹤、督辦、回訪,并將辦理情況納入全區統戰工作目標考核體系,確保企業困難問題有效解決。目前,“津商·茶敘”已舉辦3期,共收集企業訴求48條,一次性辦結率達90%以上。
二是構建市場主體“非申即享”政策扶持機制。創新運用數字化手段建立政策、企業兩張清單,對照政策要求精準篩選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建立“政策、企業”數據庫,開展線上政策解讀、政策匹配、線上申報、政策兌現、效果追蹤的全流程工作機制,確?;萜笳呖焖倬珳势ヅ?,實現“非申即享”。
三、提升三項工作質效,穩步推進新時代“兩個健康”示范區建設
一是提升服務中心工作質效。鼓勵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參與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發布城市機會清單,上半年落實各項獎勵1.5億元;動員民營企業融入鄉村振興,發展“農業+科技”“農業+文旅”“農業+綠品”的新鄉村產業;幫助民營企業鏈接發展數字經濟,以場景機會吸引民營企業參與新型智慧城市共建。
二是提升溝通聯系工作質效。推動政府、企業、高校、金融機構等多方聯動、信息共享,圍繞重點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構筑“津商茶敘-智友社區”“民企創業-走進新津”“民企人才-助力發展”陣地,為企業家創辦企業、招商融資、引進技術提供服務,有效促進優質地方產品靶向配套、供需適配,成功促成中糧成都產業園與華萊士、白象集團,四川中德型材與格力成都產業園,安睿智達與眾信通用電力等龍頭企業就地配套,協議投資超15億元。成功舉辦“食在成都·味在新津”魚鮮美食專場活動,穩固提升文化、旅游、消費等多元跨界混搭聯動鏈,賦能餐飲業和旅游業快速回暖、轉型升級,推動“新津味”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國。
三是提升“大學習大培訓大調研”工作質效。制定全區“大學習大培訓大調研”工作方案,組建12個工作專班,涵蓋食品行業、路橋行業、進出口行業等12個重點領域,完善長效機制,幫助企業凝心聚力、提質增效、排憂解難。上半年采納企業建議,組建新津綠色食品商會,覆蓋新希望、中糧、白象、銀鷺等食品龍頭企業和食品行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154.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