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開放條件下,面對思想觀念的日益多樣化和西方文化的強勢滲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習近平同志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科學性、真理性,但其話語權不是天賦的,也不是自封的,而要靠主動作為才能不斷增強。只有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提升其吸引力和影響力,才能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實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大眾認同。
引領整合與亮出底線:處理好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的關系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的核心,就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這就涉及如何處理馬克思主義與其他社會思潮的關系。今天,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處于指導地位,同時社會思想意識日益多元多樣。面對其他社會思潮,我們既要引領整合,也要亮出底線。
在社會意識結構中,社會思潮屬于社會意識形態范疇,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綜合表現形式,不僅有一定理論形態的思想主導,而且交織著廣泛的社會心理因素。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思潮不斷分化整合,它們將與馬克思主義長期共存,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基本態勢。對社會思潮的分析與評價,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搞清楚各種社會思潮形成的歷史背景、現實根據、社會基礎、利益訴求、發展趨向。一方面,要直面思想多樣化的客觀現實,積極引領整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并非不允許其他社會思潮存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體現的恰恰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氣度和格局。但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引領整合。引領整合的對象主要是那些屬于思想認識問題而非政治問題的社會思潮。另一方面,要旗幟鮮明地亮出底線,強調劃界批駁。對于各種社會思潮,我們要自覺劃清馬克思主義同反馬克思主義的界限,對于事關重大原則是非的問題要旗幟鮮明地劃界批駁。比如,對于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社會思潮,就要理直氣壯地予以駁斥,亮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底線。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重要的是增強馬克思主義面向當代中國實踐的理論詮釋能力。沒有這樣的理論詮釋能力,引領整合就無從談起,劃界批駁就會蒼白無力。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獲得,取決于滿足實踐需要的程度。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與世界問題進行深度解讀,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蘊含的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進行學理分析。有學者指出,馬克思主義是“高勢位”的國家意識形態,與其他意識形態相比,其理論知識的層次高、范疇的位階高。事實的確如此。馬克思主義是反映現代文明的價值體系,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構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信仰層面的人文關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觀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要充分展現馬克思主義這種“高勢位”,從而使馬克思主義表現出更強的凝聚力、輻射力、滲透力。
感性政治與感性表達:把握現代文化傳媒化的傳播規律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需要面對傳媒成為生活方式的現實。大眾傳媒是信息傳遞、文化傳播的載體,對于社會價值觀念的建構、傳送、強化具有重要作用。當前,隨著現代文化傳媒化發展,大眾傳媒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要善于把握現代文化傳媒化的傳播規律,推動意識形態感性表達。
現代文化傳媒化的傳播規律要求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感性表達。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既需要理性表達,也需要感性表達,以借助文化和道德的力量進行卓有成效的傳播。近年來出現的《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動漫視頻和《習主席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漫畫,彰顯了感性表達的魅力。前者以習近平同志的晉升之路為例,介紹了中國領導人的選拔過程,并與英美等國的領導人產生機制進行對比;后者以習近平同志的漫畫形象,通過圖表形式盤點他調研出訪足跡,并詳細解讀。運用數字、圖形、插畫、動態圖等表現形式,配以文字進行分析報道,讓領袖形象走進大眾,這更符合大眾的接受習慣,可以拉近與大眾的心理距離。人們從中看到的不僅僅是崇高威嚴的領袖形象,更是和藹可親的領袖形象,讓領袖人物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親而近之”“近而敬之”。
可以說,現代文化傳媒化不僅拓展了意識形態傳播途徑,也改變了意識形態存在形式。我們不能僅僅從理論形式認識意識形態、傳播意識形態,還應認識到意識形態可以借助傳媒的各種感性形式增強話語權。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需要重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和引導的感性化、個性化、平民化,做到感性表達。感性表達不是從外部簡單灌輸和說教,而是注重讓人們感受、體驗、理解和運用,強調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實踐性和生成性,讓意識形態傳播生動起來、充滿暖意,有親近感和吸引力。
日常生活與利益邏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解決思想問題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能僅僅停留在政治層面,還需要深入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只有深入日常生活,才能深入人心。在日常生活領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要形成廣泛的道德文化號召力和感染力,必須關注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
深入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需要重視意識形態建構背后的利益邏輯,通過利益邏輯現實化推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大眾認同。意識形態作為價值觀的理論表達,反映利益關系的現實狀況。利益是思想理論的基礎,追求利益是社會活動的動因。從意識形態問題的成因和依據來看,它與利益具有同構性和聯動性。馬克思說:“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薄啊枷搿坏╇x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泵珴蓶|同志強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使群眾認識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币虼?,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需要研究群眾心理和利益構成,把握日常生活中人們基于利益的認知特點,摸準群眾思想的實際。這就需要處理好政治性和日常性的關系,不能忽視政治性“主義”背后的日常性“利益”訴求。
注重意識形態的利益邏輯,就要以利益增進的方式滿足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日常生活中群眾根據具體利益來衡量和評判意識形態優劣的現實。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需要立足于群眾的日常生活,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內含的人文關懷,把符合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現實需要的東西作為最基本的“好”。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鄙鐣髁x意識形態建設決不能脫離民生建設,而應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維度下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就是把意識形態的價值追求轉化為可操作的方針,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利益需求,使群眾由擁護黨的政策進而認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聽得到”與“聽得進”:構建貫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話語體系
話語體系不僅是話語權的展現載體,也是意識形態的外化形式。改革開放條件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需要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創新中處理好傳統話語與現實實踐、中國話語與西方話語之間的關系,構建貫穿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話語體系。
構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需要兼具時代眼光和國際視野,反映和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和世界的深刻變化,調整、創新意識形態話語,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其一,調整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語言和范疇,及時反映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對于一些傳統宣傳語言和范疇,需要重新加以梳理、解讀,處理好這些范疇與現代社會使用頻率更高的范疇的關系,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其二,積極吸納借鑒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充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其三,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話語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彰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中國風格。
構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體系,需要運用人們容易理解、可以信賴的語言,不僅要讓人“聽得到”,更要讓人“聽得進”。這需要轉換話語方式,吸收大眾話語,創制親近性文本。要從政治性的文件語言向日常性的大眾語言轉換,從抽象向具體轉化。在這方面,我們黨的領袖人物作出了表率,如毛澤東同志的“三大法寶”“三座大山”“糖衣炮彈”等話語,鄧小平同志的“摸著石頭過河”“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話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提出的“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壓艙石”與“助推器”、“鈣”與“軟骨病”、“打鐵還需自身硬”、“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等,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信手拈來、生動形象接地氣、便于理解和傳播的話語。這種契合大眾生活的話語方式,更容易讓群眾聽懂和信服。
(作者單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